混血八旗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翻白眼了,她和东太后刚刚抚慰八大臣的心思,真是喂了狗了。她们俩根本没有想到肃顺等人会公然的“矫诏”,不但把自己以皇太后之尊当面交代的话当成耳旁风,而且还拟了这样一道与自己的原意背道而驰c甚至假借自己六岁儿子的名义训斥自己“甚属非是”的“上谕”。两宫太后理所当然的拒绝承认这道“上谕”,顾命八大臣则开始力争,最后已经近乎胁迫两宫非得在“上谕”上加盖印章,双方陷入了十分激烈的争吵。

    “这道上谕,是谁让这么写的?” 西太后如果不是顾忌着自己太后的身份,都要跳起来了,八大臣实在是欺人太甚。八大臣全都规矩的跪着,不过一点都没在乎暴跳如雷的西太后,到是东太后怀里的小皇帝,被张牙舞爪的母亲吓了一跳。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是奴才等共同拟定的。”载垣名义上乃顾命八大臣之首,所以照例该由他先回话。当然了他就是挂个名,实际这些话,都是肃顺事先交代好的。

    “你们拟得好!我问你们几个,什么叫‘上谕’?”西太后都快被气乐了。

    “皇上说的话就叫‘上谕’。”西太后这句问话,肃顺之前没有交代,以载垣的才智,也只能做这样的回奏。

    “六岁的皇帝会说什么话?谁来替他说话?” 西太后这下可抓住了把柄,指了指偎依在旁边东太后怀里的小皇帝,厉声问道。

    清沿明制,皇太后称皇帝就叫“皇帝”,根本不象现在后世很多影视剧所描述的那样也称“皇上”,儿子怎么能是自己妈妈的上。而且这句话里还藏着西太后的话中的潜台词,她的意思很明白,皇帝不能说话,当然是应该由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来替他说话。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正为了皇上年幼,不能亲裁大政,所以大行皇帝才派定奴才几个赞襄皇上。” 肃顺眼看着载垣招架不住了,忍不住越次回奏。他的意思也明白,皇帝不能说话,是该由他们几个来替皇帝说话,没有皇太后置喙的份儿。

    话说到这里,肃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在他那里,皇太后垂帘听政已成妄想。而且隐隐然再度将此前双方“四日密谈”后,已经达成的权力分配协议全盘推翻,不过他也没说死了。皇太后要如果要推翻赞襄政务体系,就是皇太后先违约了,只要皇太后不违约,八大臣依旧愿意承认“四日密谈”的结果。

    “那我问你,董元醇奏请简派近支亲王跟你们几个一起办事,也错了吗?”肃顺到底义正词严,所以西太后不但无可辩驳也无可奈何,只好退一步转移话题。

    西太后暂且放下了垂帘的事,就算你们说垂帘听政不合祖宗家法与大行皇帝的遗命,但要小皇帝的亲叔父一起秉政,总无可厚非吧?西太后这话问得十分厉害,厉害就厉害在她抓住董元醇奏折上的“理宜守经”一条,如董元醇所说,“自古帝王莫不以亲亲尊贤为急务”一句话,恭王c醇王是小皇帝的嫡亲叔父,若要“亲亲”,则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他们参与辅政。载垣c端华c肃顺等以“疏潢宗室”的身份,此时自然不好回答,否则就有“揽权”的嫌疑了。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臣等奉大行皇帝的遗命赞襄政务,皇太后若听信人言,臣等不能奉诏。”肃顺不方便答话了,二号人物杜翰便跳了出来。他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的儿子,杜受田助咸丰皇帝与恭王夺位有功,所以他的身份自然与众不同。

    不过杜翰这话说得已太过激烈,“不能奉诏”云云,俨然抗旨,论律已属大逆。而“皇太后听信人言”云云,则直指皇太后与外人有所勾结,意图推翻咸丰的遗命。这就有点对着骂街的意思了,你说我们揽权,我就说你背弃先夫。

    话说到这个地步,双方已无转圜的余地,西太后就是再厉害十倍,当此情势也不能不顾自己皇太后的脸面来与大臣相骂于殿庭之上。杜翰和肃顺等人也尴尬了,杜翰刚刚的话属于话赶话,顺口就说出来了,他们也是要脸的人,当堂对骂这种事他们也不好意思干。

    “不管怎么说,给皇帝添派师傅,总是应该办的吧?”刚刚还在打头阵的几位都歇菜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僵持片刻之后,只能是由“老实人”的东太后出来“打圆场”,其实也就是没话找话。

    “母后皇太后说的是,奴才等也不是不想办这件事,只是给皇上添派师傅,启沃圣聪,所关匪细,容不得半点疏忽。如今又是在行在,仓促之间若所派非人,奴才等虽万死也不能辞其咎。况且皇上方当启蒙,一位师傅,也尽够了。等回銮以后,奴才等商议妥当,自当请旨,那时候就好从容办理了。” 肃顺趁此机会赶紧接茬,其实他的意思也是想化解僵局,可惜不能见好就收,话虽说得婉转,但到底还是给拒绝了。他不是不给两宫太后面子,而是必须弄死董元醇,所以董元醇必须说的全是错的。

    “连给皇帝派个师傅都不行,你们八个也太跋扈了,你们眼里还有皇帝跟太后吗?” 西太后都快气疯了,实在是忍无可忍,大声训斥起肃顺等人来。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奴才等亲承大行皇帝临终付托,辅弼皇上,赞襄一切政务,不能听命于太后,就是此前请太后看折子,原本也属多余的事!” 肃顺也气往上冲,同时觉得应该借此“教训”一下这位极难对付的皇太后,所以马上声色俱厉的说道。

    肃顺的声音响彻殿庭,犹如平地风雷一般,情形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长于深宫之中的六岁皇帝,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突然吓得大哭起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