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湖州乌程,州学里,一处教室内,出巡至此的李笠,与州学学生们座谈,所谈话题是关于太湖岸边的堤塘、圩田情况。

    州学的学生,大多是寒族子弟,但寒族不等于是穷人,为中、小地主,家中必然都有些田地。

    所以,李笠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是否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还是“识五谷”、“四肢勤”的实干型人才。

    那么,直接询问家中田地一年四季的劳作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当然,李笠也想多一个消息渠道,来了解太湖周边地区围湖造田的情况。厽厼攫欝

    闲谈式的提问,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李笠发现这些学生的表现还不错:不仅对自家田地的情况较为了解,许多人还熟悉围湖造田的现状。

    由此可见,这些学子平日里少不了耕作,或者协助家里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逍遥郎。

    并从学子们的闲言碎语中,得以了解湖州地区围湖造田的情况。

    太湖周边地区进行围湖造田,这在很久以前便开始了。

    先秦时,吴国的伍子胥、越国的范蠡、楚国的春申君,就在如今所称三吴地区,兴修过大量水利工程。

    所以,现在各地多有“胥”、“蠡”、“申”命名的河浦、湖荡。

    秦汉年间,大量的运渎、灌溉沟渠出现,围湖造田的规模渐渐变大。

    三国时期,孙吴对太湖地区的大规模屯田,使得围湖造田的面积更上一层楼。

    自魏晋时起,太湖周边的围湖造田,已经形成极大地规模,但受限于雨季太湖湖水经常泛滥,许多“古塘”、“古圩”渐渐荒废。

    到了齐、梁之际,地方官员大力治水,不但将荒废的“古塘”、“古圩”重新利用起来,还想了很多办法来给太湖排涝。

    所以,经过千百年、无数代人的努力,太湖湖区的水情已经被人们摸得较为清楚,围湖造田的规模十分庞大。

    只要在其基础上,完成几个关键性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推开“大门”,步入一个新局面。

    新局面打开,大量寒族子弟,因为家境渐渐充实,就需要有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学校来进行“备战”。

    充分备战后,参加科举考试,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奋力一搏。

    这就是李笠设计的“发展路线”,他看着眼前一张张面庞,忽然想到了后世备战高考的学子们。

    后世常说的“寒门子弟”,其实指的是平民,这个时代想要被称为“寒门”,最起码也得是个富农。

    而寒门寒族,才是新王朝的根基,腐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