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明的各阶层,都对现状和未来惶恐不安。

    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既然道教不行了,儒学也无法协助各国统治者结束乱世...

    于是,汉时就传入中原、但发展缓慢的佛教,迎来了爆发期,发展得很快。

    富贵人家,苦人家,都如同缴纳保护费那样,向佛寺捐献财物,日夜焚香祷告,祈求佛祖保佑他们和家人平平安安。

    保佑他们今世富贵,来世也富贵。

    若今世贫苦,那么就求佛祖保佑,保佑他们来世发达,过好日子。

    这样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

    所以,即便朝廷检寺后,把寺庙数量削减了七八成,让大量僧尼还俗,但人们对于拜佛求保佑的需求,持续不减。

    而佛教发展上百年后,“根系”愈发细密,佛寺只是根系之中较大的那一部分,而细分的根系,譬如各种造像组织,念经、讲法组织,数量也很多。

    这些组织,十分亲民,或者本身就产生自民间,以造佛像、讲经为由头,将信徒组织起来,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又发展新信徒,于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教结社。

    这些基层宗教组织,有的依附于寺庙,为寺庙的下级组织。

    有的却独立于寺庙,和寺庙是“伙伴关系”。

    那么,当官府检寺之后,大量佛寺消失、僧尼还俗,这些宗教结社基层组织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有司一直关注着这些“残余”,按照这几年的观察结果来看,不容乐观。

    虽然佛寺消失了,僧尼还俗了,但人们对于佛教的热情丝毫不减,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经、讲经为由头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还顽强生存着。

    一如大火过后的草地,虽然地表部分的叶子(寺庙)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旧保持完好,待得春风起...

    就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各地寺庙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层宗教组织的头头,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具体的寺庙为活动据点,流动性很大,隐秘性更强,解决起来更麻烦,但动员能力不弱。

    这几年来,无论南北,零星却持续爆发的民变,其中多有这种基层宗教组织的身影。

    所以,现在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仅仅是检寺,并不能治本,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了以后。

    他去世了,新君能坚持原有的宗教政策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