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大年初一街上走。

    叔伯辈的,爷爷辈的,都得去。

    好在吕家村不算很大的村,那种三千多人的村里,初一跑一天很正常。

    就算是这样,一上午下来也得五公里。

    关系较为近的都得进去坐坐,说几句过年吉祥话,喝杯水拉上几句。

    村里老一辈的,比如二爷爷这样的,没事还在街上转悠,看看各家贴的对联,时不时把街上遇到的人提留出来说两句。

    主要上下联贴反的太多。

    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年轻一辈的都闷着头往上贴,根本不管上下联。

    老一辈对这些很讲究,比如拜年这事,谁来可能记不住,谁没来记得一清二楚。

    今年过年,拜年除了吉祥话,说得最多的就是村里的食品公司。

    新创,起步稳,村民享受到实惠。

    比拉链没拉好的美国总统值得讨论多了。

    所以,吕冬这个提议做卤煮,并且拿出一系列实地建议的人,也成为老一辈们夸奖的重点。

    吕冬则默默观察,不难通过双眼双耳得出一个结论,本就比较团结的吕家村,在村集体有钱以后,凝聚力更强了。

    谁也无法否认,金钱会衍生出各种问题。

    但更不能否认,金钱能带来很多积极因素。

    像吕家村这种积弱积贫的村庄,没钱啥事都做不了。

    孩子们都得在危房教室里挨冻上课。

    满村里转一圈回来,不到十一点,吕冬去大队打电话,主要给有手机的打。

    先是大学城管委会的杨文烈和赵干事,公安系统的陆所和张队,工商上的老魏,县团委的王铮等等。

    还有大伊万、杜小兵、赵娟娟、钱锐、秦雅、牛哥和唐维等等。

    有过比较多的人际交往,又有手机的,吕冬全都挨着打了一遍电话拜年。

    礼多人不怪,何况是满嘴吉祥话的拜年。

    打完电话,吕冬从大队办公室往外走,想着下一步他个人要花钱的地方,首先就是手机和驾照。

    随着结识的人越来越多,业务来往越发繁忙,手机正在成为他的必需品。

    1999年了,估计手机入网费该降了。

    驾照的话,这不是以后驾校遍地开花,全青照就俩地方能学驾照,其中一个是交通技校,已经搬到了大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