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穿越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雪渐渐的小了,刘卫平一遍往前跑一边校验马路两边的地形,他在铁塔顶上已经存储了到冰撬去的地形,他的主机里没有共青城的本地地图,只用依靠地形匹配导航了。

    突然左侧的墙上出现了“НИИР”几个俄文,如果是联网状态,刘卫平的三星眼镜一定会将这几个俄文翻译出来,可惜,三星眼镜一点反应也没有。

    但刘卫平体内的量子计算机在存储器里找到了这几个字母的缩写意思,НИИР就是全苏无线电工程研究所。刘卫平在上海交大学习通信工程的时候,有个老教授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留苏回国的,平时上课动辙就是苏联老大哥如何如何,这个全苏无线电工程研究所也是老学究经常挂在嘴上的,刘卫平对其印象深刻。

    全苏无线电工程研究所和远程通信研究所曾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发了大名鼎鼎的弧线雷达,刘卫平和阿桑齐在石田崇光教授实验室做脑电波实验的时候听说过,当时阿桑齐讲上世纪六十年代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对外掩护的功能就是电离层研究。

    这个消息被苏联人得知,他们也搞起了电离层研究,苏联人在阿穆尔和乌克兰东西两侧各自建立了巨大的天线阵,阿穆尔州的就建在共青城附近,代号弧线3,这个雷达功率超过了十兆瓦,通过电离层不断反射将探测波发射到六千公里以外,覆盖了整个北美地区。

    见到大名鼎鼎的НИИР,刘卫平鬼使神差的停下了脚步,他转身朝全苏无线电工程研究所大门走去,门没有上锁,刘卫平轻轻一推就进去了,大厅里面是研究所代表产品弧线3的模型,下面的说明刘卫平就看不懂了,不过上面几个数字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个雷达发射阵列足足有八百米宽。

    刘卫平饶过弧线3的模型,是一条横着的长长走廊,右边的走廊一个个门上挂着指示牌,刘卫平一个也不认识,左边的长廊门口是铁栏杆,什么标志也没有,刘卫平朝铁拦杆走去,上面的锁早已绣迹斑斑,刘卫平一用力,居然将锁扭断了。

    进了长廊是一道小门,刘卫平看到墙上有开关,他一拉开关,可什么反应也没有。推了小门进去,似乎是个更衣室,墙上挂着几件灰白色的大褂,刘卫平摸上去感觉挺硬,仔细一看是以前上面的水管里的水漏下来将大褂弄湿了结成了冰。

    更衣室里面又是一道门,刘卫平再推进去一看又是一个走廊,里面连个窗户也没有,暗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

    刘卫平将眼睛调整为微光增强模式,走廊是两道门,刘卫平一推右边的门,看上去是个不小的备用动力室,地面上是一排排的蓄电池,电池液早已腐蚀了外壳流到了地板上,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干涸了。

    刘卫平扫了一眼,墙角是一台汽油发电机组,刘卫平走了过去,汽油机是拉绳式启动的,刘卫平想也不想抓住启动绳使劲一拉,绳子早就烂了,他蹬蹬蹬后退两步一屁股坐在地上,绳子变成了一堆粉末掉了下来。

    刘卫平又开始在地上搜寻起来,正好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