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建筑师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玻璃纤维篷布的优势,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又有那些缺陷,需要在建筑设计中留意,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还有太阳能发电厂的设计又有什么要求,他们给出硬性指标,而林楼和阿尔方斯则要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对建筑外观进行美化,最好是能和不远处的机场形成风格上的统一。

    机场内部的细节该如何调整?商铺的面积该如何规划,自动步道两边该摆放那些艺术品,内部的景观装饰该如何调整才能让旅客领略到拉脱维尼亚文化的魅力。

    这些问题数量繁多,而且必须都兼顾到,可不是一个下午就能讨论出结果的,所以林楼他们又在杜姆市待了三天,专门用来和拉脱维尼亚方面进行细致地沟通,才算暂时沟通完毕,可以回去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工作了。

    拉脱维尼亚方面表现地很是大气,在他们离开之前已经把目前阶段该支付给他们的款项打过来了,让他们可以带着钱离开。

    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费用支付方式都有不同,在日本是前期调研阶段先给百分之五,完成了初步设计再给百分之二十五,施工图完成并通过审批后支付百分之四十,最后的百分之三十是现场监理和通过竣工验收时支付的。

    美国则是通过招投标给百分之五,概念方案设计给百分之十,初步设计结束给百分之二十,施工图设计完成并通过支付百分之四十,最后百分之二十五和日本一样,是现场监理和竣工验收之后再进行支付的。

    拉脱维尼亚则仿照了德国的做法,支付方式更为细致,前期调研百分之三,通过招投标之后可以拿到总设计费的百分之十四,概念方案设计百分之七,初步设计百分之十一,施工图和行政审批完成后拿百分之三十一,现场监理又占百分之三十一,竣工验收占百分之三。

    而现在林楼他们已经完成了前期调研和招投标,所以应该拿到总设计费的百分之十七,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超过十万平米,造价接近十亿美元,按照百分之三的建筑设计费用计算,林楼和阿尔方斯的事务所能拿到近三千万的设计费。

    所以百分之十七就是五百万美元,这笔款项到手可是把大家伙儿乐坏了,林楼早就发了财,所以还显得比较淡定,阿尔方斯跟两家事务所的员工可一个个都激动坏了。

    “上帝啊,真不敢相信,我的事务所竟然也开始做千万美元级别设计费的大项目了!”阿尔方斯涨红了脸,抓着人就抱。

    “哈哈哈,老板,我们的奖金呢?什么时候发?”伯纳德、迪迪耶等人也是如此,这个项目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有丰厚的奖金,更重要的还有资历,参与过这种大项目设计的建筑师和普通建筑师绝对是两个概念。

    “这就拿到五百万美元了?怪不得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要改革呢!这建筑设计也太赚钱了吧?”李庆熙等人直接就惊呆了,五百万美元,国家得出口多少物资才能赚到啊?

    “国内就算改革的话,也不会一下就把建筑设计费提到这么高!我估计一开始能有建设总成本的百分之二就不错了!”林楼摇头道。

    国内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建筑设计收费是两种模式,第一种就是林楼所说的那样按比例收费,第二种则是按项目难度、规模大小、设计条件等因素,以面积定额收费。

    但不管哪种收费方式,相较于外国同行,国内的建筑设计费都属于偏低的档次,还有很多建筑设计单位为了争取项目,互相压价,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设计费的标准。

    很多时候,要是按照面积为单位计算,一平米的设计费也就三五块钱,按照工程成本计算的话,很多项目只能拿到百分之一多一些的设计费。

    林楼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论文,上面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四千平米的小项目,按照面积定额计算的话,一平米设计费是三块二毛八,整个项目做下来才一万三千一的设计费;按照比例收费业也只有两万出头。

    这样的设计费也只能勉强保证不出问题而已,完全谈不上设计理念还有艺术性什么的。

    不过好在建筑设计改革初期,正处于国内建设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建筑设计人才稀缺、项目多、进度快,好多建筑师院里面的事情做完,还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去赶私活,这一时期监护室虽然累,虽然辛苦,但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也高,巡查项目,参加例会,来回有好车接送,好酒好饭款待,红包信封过袖,在技术层面的话语权上,依旧是他们说了算,赚得多、有面子、娶媳妇也好解决,这一阶段可谓是国内建筑师的黄金时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08年经济危机,一方面持续多年的教育改革为市场输送了足够多的建筑设计人才,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了建筑设计人才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同时建筑设计单位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以前聊几句就能拿下的项目,现在也要竞标了,方案不再是递上去就通过,还得一改再改,设计费到账也变慢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收入却没涨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实力不够的小设计单位不断倒下,建筑师有的改行,有的进了大单位,虽然从绝对数据上来看他们的收入似乎没有下降,但再对照下社会平均收入,就会发现他们的地位和九十年代已经完全不能相比了。

    “百分之二那也不错了啊!就算少分些也绝对比现在的工资高啊!”李庆熙还不清楚这些,他只看到了建筑师在改革后必将迎来风光。</p>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