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建筑师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地学习建筑学相关知识,那时上学能够看到的国外建筑杂志很少,即使有一般也不给学生看。

    当时也没有复印机,老师们都自己用钢笔画很多国外建筑的照片及透视图,并编辑成册,印成油印本给学生们看,而学生就用小钢笔及硫酸纸做一些描图的工作,这些经历让曹院士的钢笔手绘功底非常深厚。

    就像林楼之前提到的一样,这一时期大家接触到的都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路易斯-康等人的作品。

    曹院士在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后就觉得很特别,跟平常周围看到的建筑非常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好奇心,更多地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发展,逐渐了解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史上的作用,对他们的作品也特别崇拜。

    其中尤其崇拜密斯-凡德罗,觉得密斯的作品非常轻巧,空间的流动的,他认为把空间解放出来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只会模仿大师的作品,曹院士最多只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距离卓越还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大师就是大师,在迷恋过密斯一段时间后,他从学校几位优秀的老师,以及其他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上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毕业后进入设计单位,开始慢慢把自己的想法添加到作品之中,并不断和国内外的优秀建筑师进行交流,最终让自己的风格日渐成熟,形成了国内建筑界一股独特的风潮。

    等林楼在后世进入天大学习的时候,曹院士早就已经功成名就,成为天大建筑系历史上的传奇,同时也成了他们这些后辈心中的偶像。

    而现在,却轮到自己评判昔日偶像的作品了,这让林楼产生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有惶恐,有骄傲,也有一丝窃喜,要不是穿越到了这个年代,自己那有这样的机会啊。

    昔日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用曹院士的事迹激励自己,督促学习进步,虽然曹院士没有教过自己,但他的事迹以及他写就的著作,对林楼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认真说起来,林楼是欠了人家恩情的。

    如今回到了八十年代,又和曹院士扯上了关系,是不是找个机会回报下这位日后的院士呢?林楼在心里琢磨着。

    接下来一段时间,林楼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波折,拉脱维尼亚首都体育场项目和新拿下的德国博物馆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和乌鲁迪圣鼓体育场项目已经接近完工,到时候林楼肯定是要出席典礼的。

    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虽然规模上比圣鼓体育场项目小很多,但由于地形特殊、设计天马行空不同于传统建筑,所以建造难度要大一些,最后两个项目的完工时间倒是差不多。

    至于亚运场馆的建设工作,现在还在走流程呢,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做出决定的,而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