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往事第二部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不要制造许多角落和缝隙,难以清洁。家具最好也是这样,易于移动或者搬起,下面留清扫的空间。厕所也要注意卫生,最好在卧室就设一个沐浴间,这样每天都能很方便地洗澡,不过湿气要和房间分离,最好设一个高窗散出去。”

    “我去年在司马府都没提出过这么多的意见。”天依摇摇头,“要是早提出就好了。”

    “正好从骠侯要西迁搬进来。现在回去之后同他说,作装修还来得及。”

    反正中国古建筑的一个好处是以柱子为单元的,一栋房屋有好多个开间,室内墙只是作为隔挡,不承重的,可以随时按功能添减。甚至在半个月内临时造一间小殿,对于唐代的御用工人来说,都是能完成的事。

    “我们的住所最好也这么来。”

    “那是一定的!最好全天下的人都这么来,学会卫生预防和隔离防疫。”

    天依听着阿绫的话,突然想起来从前看过的一篇讲中古时期瘟疫和自然灾害的文章。实行坊市制度的唐代,长安虽然人口众多,但似乎只爆发过两次大瘟疫,而且都同关中的农业歉收和饥荒有关。而当时间转到宋代,两宋期间,光汴梁就发生了二十七次瘟疫,而临安及临安附近发生的有六十三次,两个都城的疫情加起来几乎占了两宋疫情总量的一半。同期不作为首都的陕西关中地区,在宋代发生的疫情却比隋唐时期要少。或许坊市制度的崩溃便是疫病会在都城地区大流行的一个要素。南北朝以来的都城将整个城市划分为一百多个坊,每一个坊是一个独立的小城镇,拥有市场、商店、寺庙等各种功能建筑,在瘟疫初发的时候,只要隔离一个坊,便能够阻止疫病传播。但是当坊市制度崩溃以后,瘟疫便会随着人员流动在城市中四处扩散。同时市政规划的缺位也促使居民更多聚居于一个狭窄空间,恶化了他们的卫生环境。从汴梁到伦敦,中古以来的大城市莫不在传染病的肆虐中呻吟着过活。倘若社会组织能有效应用隔离这一良法,许多历史上悲惨的大疫情,譬如黑死病,都是不会发生的。

    当然,在汉地总人口还没有达到五千万的西汉,瘟疫尚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长安和洛阳这些大城市虽然拥挤,但是也还未到几十平方公里塞下几十万人的程度。对中国历史上的众民来说,在疫情和土地这一块,汉代相比于唐宋元明清,还算是一个温暖的春天。这是依绫两人所暗自庆幸的。她们倘若生活在公元10世纪以后,可能下一年都城爆发的一场秋疫就把她们带走了。

    天依在脑海中结束了这个问题。当阿绫也在火边烘干头发以后,两人披散着长发,坐回榻边,准备开始今夜之事。

    “现在我们还是在眉县的客舍里。真的不要紧么?”天依问道。

    “谁说宾馆不行呢?”乐正绫还是调皮地回应她。

    “也对。”

    “反正距离长安已经这么近了。我们早点做,早收工,明天更有力气起来干活。”

    “你这一说,好像这事是定在单位时间表上的一样。”

    “就算是明明白白印在时间表上的成分,譬如‘午间休息’——对于员工也是很重要的哦。”乐正绫将取下来的发簪拈在手上,一边用两指转着,一边调笑着看向身侧的恋人,“今天我们从哪儿开始呢?”

    天依在榻边摇着双腿,低头思想。未几,她将火坑中的柴火取出了几根,将火势稍微控制了一些。室内变得一团昏暗。大约过了许久,干柴重新爆起了噼啪的响声。先前流过的无数的时间,以及之后剩下的测量工作,都暂时坍缩在了这片刻的爆裂当中。

    ——第三节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