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华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这个价钱是相当吓人的,可即便是这样也是供不应求,有的是客商挥舞银元四处寻找合适的铺面。房价没有铺面涨得那么夸张,但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住得起的,他们只能搬出城去搭棚子住。好在李思明有先见之明,早早让人砍来了大量的竹子,在城外划好地方之后就发放,然后大家拿着竹子去搭棚子,搭好棚子之后再蒙上防水帆布,用竹子做一扇简单的竹门,把自己那点寒酸的家当搬进去,一个寒酸但好歹能遮风挡雨的家就算大功告成了。寒酸吗?寒酸,但总比地窝子好,一场雨下来把你当蟋蟀灌。

    李思明还发免费的席子和蚊帐,尤其是蚊帐,家家户户都必须挂的。不挂不行,苏北的蚊子有多凶残,莱茵哈特公爵早就领教过了,这么多外地人涌入,卫生条件必然恶化,蚊子疯狂繁殖,只要出现一个患上霍乱或者疟疾之类具有较强传染性疾病的病号,经过蚊子疯狂传播,用不了多久整个城市就会变成疫区,到那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李思明可不敢冒这个险。工头隔三差五都会到棚子里去检查,发现不挂蚊帐的就饿两天,如果再有下次,那就对不起了,结工资,滚蛋!

    当然,如果有人抢了别人的蚊帐拿去卖掉,惩罚也是非常严重的。卷铺盖滚蛋是最轻的了,运气不好的话会打断腿。

    每个棚户区都有好几个旱厕,大小便必须到那里去解决,棚子里是不允许有马桶的————这玩意儿简直就是蚊子的温床。每天早上都会有当地老百姓开心地跑过来清理旱厕里的大小便,拿去给自己的庄稼施肥,这是很好的粪肥,免费的。

    总体而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给盐城和淮安带来了不小的混乱,但卫生工作抓得还是挺好的。外来的工人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当地老百姓靠着出售蔬菜水果鸡蛋啥的赚到了钱,还获得了免费的肥料,也很满意,并没有发生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必定会爆发的土客冲突,出奇的和谐。

    话说在清朝下半叶,土客大乱斗可是席卷了整个南中国啊,尤其是江西省、广东、广西、福建,那不叫械斗,那是千军万马的厮杀了。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外来移民与本地土著之间的战争可谓旷日持久,更血腥无比,土客之间相互攻伐,一次死数千人甚至上万人那简直是家常便饭,跟这个一比,现代那些所谓的种族冲突简直弱到爆……

    大家知道太平军为毛那么能打了吧?没错,参加太平军的都是持续十几年的土客大乱斗的幸存者,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杀人如麻的老兵,再加上狂热的宗教洗脑,那战斗力堪称恐怖,甭管是八旗还是绿营,对上这支精锐都只有被打出屎来的份。

    一家伙拉了好几万人————算上家属和闻讯而来打零工的短工和客商,这个数字至少要乘以三————过来,居然能让他们跟当地老百姓相处得一团和气,李思明也算本事了。

    宋雨薇看着这一切,不动声色,只是暗暗点头,对李思明的能力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知府衙门落脚……”李思明说。

    宋雨薇目瞪口呆:“在知府衙门落脚?你疯了?你住了知府衙门,知府住哪?”

    李思明满不在乎:“他把整个衙门以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价格,连同那帮衙役一并租给我了,至于他住哪,我才不关心,他爱住哪就住哪。”

    王小曼轻声解释:“林知府说李公子管着好几万人,必须要有个像样的住所,李公子说整个盐城数你的衙门最像样了,于是以每个月五百两的价格把整个衙门都租了下来,每次要召开什么会议,都是在衙门里召开的……”

    宋雨薇惊得合不拢嘴:“那……那衙役呢?”

    王小曼说:“李公子给他们发饷,让他们三个一组,不定期去检查各个工地和棚户区,发现有克扣伙食、不讲卫生、聚众斗殴之类的事情立即上报,他们干得可卖力了!”

    宋雨薇艰难地挤出一句:“地方民团……”

    王小曼说:“地方民团也被租下来维持治安了。”

    宋雨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好家伙,同盟会千辛万苦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折腾了这么多年,一寸地盘都没拿下来,李思明倒好,轻轻松松,两个府不到手了,连知府衙门都成了他的大本营!那些大清王朝的知府、知县没有倒在同盟会的枪弹之下,却倒在了李思明的糖衣炮弹之下,这样的反差,简直让宋大小姐三观尽毁,无力吐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