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回古代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惊呼,他们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却会被欢腾的气氛带动着欢腾起来。

    王县令穿着常服来的,大多数人都不认得他。他带的小厮颇费了些功夫才找到李园的长工,在李园人的帮助下方挤到了里面。

    收割工作已经到了尾声,各种眼熟的疙瘩**按品种堆在一起,只凭肉眼看也能推测必定是丰收了,怪道周围的人个个面带喜色。尤其那些穿着齐整蓝青赭色土布衣衫的李园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带路的那个将王县令往李咎那边带了去,其他人只顾着研究粮食,都没注意这边。黄致好险还记得王县令是谁,抱着一怀抱沉甸甸的宝贝迎上前去:“县令大人,您来了。看,这是最大的几个,我舍不得放下,就抱着喽。这个玉米,八两二钱,这个红薯,七两呢,还有这几个土豆,半斤一个。您瞧,这才多少点儿,就足够一个人吃十几天。”

    王县令拿了最大的一个玉米**在手里掂量,差不多就是那个数。他吃过李园的玉米,知道中间有部分其实不能吃,就算五五分,一穗子玉米可吃的部分也有四两重了。而且芯子部分可以喂牲口,也可以打碎了肥田,真的到了饥荒年间也不是不能填肚子。要说它全都可以当口粮,倒也不差。

    王县令拿着单果算了算总产量,强压着心里的激动,问道:“这些全都是地里起出来的?”

    黄致连连点头:“是,我们亲眼看着,一颗一颗收上来的粮食。老李他没骗人,真的是可以改变天下万民命运的好东西。大人,以后不会再有饿死的孩子了,再也不会有了。”

    “说这个为时尚早,先过秤。”王县令心里其实已经认同了黄致的话,只是他比黄致油条许多,没有定死的事情他不会说死,他一定要亲眼看着最后的数字才肯放心。

    幸而收割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吴管家带着长工将土地深深地翻了一遍,确定没有残留,便让几个生手下地收拾玉米杆子和根茎。众人在地头上将所有的粮食都归总到了一起,又抬出来正堂上课用的小白板和称量重物的秤,称重计算。

    一筐筐的粮食被分门别类地抬上去秤,算术最好的小莲在一旁计数和加总。小莲的数学已经跑步进入了代数阶段,对她来说,这点算术简直易如反掌,可她依然算得十分谨慎小心。

    “玉米一筐,四十七斤六两!”

    “玉米一筐,五十一斤七两!”

    ……

    小莲用青山笔在白板上写下一串串数字,用竖式相加求和,最后再将结果改成汉语数字。

    李园人都认得最基本的字儿,因此不用人唱数,他们就知道了,玉米二分地,五百三十一斤七两;土豆二分地,五百九十六斤四两;红薯二分地……七百零一斤八两!而作为对比组的粳米稻二分地,脱壳前,只有八十五斤五两。花生的产量也不高,看看一百五十多斤,但是这个不是粮食,大家也不是很在意它,注意力全被前面那三种吸引了。

    一时间众人都惊呆了,他们小声地交流着看到的数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些数学也不错的人,就拿着草杆子在地上画土自己算,算出来的结果一模一样。这些比粳稻高出六七倍的数字,都是真实存在的!换算成亩产,则产量最高的红薯就有三千多斤。

    三千多斤,这是什么概念?是稻米的整整十倍,是杂粮的六七倍。

    黄致早就在心里算明白了,他说“不会再有人饿死了”,虽是夸张之言,却有说这话的根据。

    些微嘈杂的人声渐渐地消失了,极度喜悦的情绪下,众人反而安静了下来。随后,在不知道谁的带领下,那些扎根在泥土里的曾经是穷苦人的长工们挨个挨个地朝粮食堆跪了下去,虔诚地感谢着上苍:“谢谢老天爷!”“谢谢农神!”“有粮食了!”“再也不挨饿了!”

    解释一下,1为了计算方便,在架空时代使用了十进制的计量方法,没用古代的十六两制式;2关于亩产都是瞎扯,看过就算,不要在意细节,感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