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津门开始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鼓楼市,津门地界最大的古董商市,有摆摊,有店铺,买进卖出,全凭眼力。有人在这里捡漏了清宫流出来的彩绘陶马,一夜暴富;也有人倾尽家财,买来明朝展子虔《四季踏雪图》,结果回头一打听,好嘛,展子虔是隋唐人。    “我这虎符,战汉的,铭文俱在。急着用钱,价也不开高,三块大洋。”    “夏商的古玉,西周的铜爵……”    “哎呦妈耶,朋友,可不兴摸啊这个,摸多了不长个。”    “我,摸金校尉,承了祖宗的土里本事,就没有找不到挖不开的墓。你瞧这刚从水坑摸的明器,还带着泥呢……”    待价而沽,口若悬河。    陈酒肩上扛着用布包裹起来的长刀,蹲在一个摊位前,目光扫过零零碎碎的物件。    原本想带曹六一起来,那小子虽然不做正事,但眼光还是有的,况且是个福将。但曹六混迹鼓楼多年,浑事浑话一大堆,近乎落到老顾客和店主摊主联合起来人人喊打的地步,只好作罢。    这一趟,陈酒也不指望着真有什么收获,纯粹来碰碰运气罢了。    “后生,你到底买不买?”    摊主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坐在小马扎上,斜眼睨着陈酒。    “再看看,再看看。”    陈酒搓了搓手,笑。    “我瞧着你从头走到尾,从尾又走到头,都溜达好几圈了,还要再看?”    摊主叹了口气,    “瞅你这幅样子,也不像个大富大贵的,我奉劝你一句,如果手里有俩闲钱,拿去做些踏踏实实的生意,别总想着来鼓楼市撞横财。古董这行水深,不砸进去上百枚大洋,连水花都听不着。”    民国二十年的津门,一枚银圆大洋可买大米十六斤,猪肉四斤,棉布六尺,十二枚银圆足够城里五口之家的一月温饱。    “倒不是差钱,只是没遇上对眼缘的东西。”    陈酒递过去一根烟,    “听老先生的话,对古董颇有研究?”    老人接过烟,看这年轻人顺眼了不少,反正摊上也没什么顾客,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家祖上,是大清朝三品文官,御赐单眼顶戴花翎,论古董,是家学,若非改了朝换了代,也不至于沦落到这里售卖祖业。”    “后生,你什么对得上眼?典经古籍,金石篆刻,名人字画,陶瓷泥塑……我都指得出门路。”    “肃慎之箭,老先生听说过没有?”陈酒试探着问。    “肃慎之箭?”老人愣了愣,松弛的脸皮耷拉下去,“合着你小子是来消遣我的。”    “老先生,你什么意思?”陈酒皱着眉头,一脸不明。    “你是真不知道?”    陈酒摇头,“当真不知。”    “那我给你讲讲。”    老人吐了口烟,    “肃慎之矢这个词,出自于《国语·鲁语》,讲的是周武王年间蛮族朝贡的典故。换句话说,就算它真的存在,那也是几千年的物件,是个传说,更别提箭杆箭羽极易朽烂,如何保存得下来?你还是别费这个力气了,白搭。”    “唔,这样啊。”    陈酒若有所思,    “我听闻,肃慎人是满人的祖先,这个说法可有信度?”    “或许吧。”    老人点了点头,又摇摇头,    “年代太过久远,而且蛮族没有史书,肃慎,浥娄,扶余,勿吉,靺鞨……是一族还是几族,血统和满人是近是远,根本捋不明白。”    “我还有两个词想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