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nbsp;刘子荣感慨道:“确实如此第二次洪峰来得太快太猛了。”

    韩承宣算是听懂了这次能扛住第二拨洪峰全靠农会和农兵的超强组织力。如果此地没有反贼让他这个知县调动百姓抗洪不知要磨磨蹭蹭搞多久肯定会错过最佳的抗洪时机。

    说实话韩承宣喜欢这里虽然此处是反贼地盘。

    任何一个想做事的官员都喜欢这样的氛围和民心。两天两夜的抗洪结束韩承宣完全被感染了同时又想起山西老家那一堆破事儿。

    两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洪灾渐渐过去赵瀚治下的百姓心气儿达到一个巅峰。

    各地陆续上报的消息让李邦华感觉不可思议。那么多沿岸县城和小镇竟然只有两个镇溃堤其他被水淹的地方都不是特别紧要处顶多损失许多粮食收入而已。

    这换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仔细分析之后总兵府的高层官员都认为抗洪胜利的关键有三处:第一官吏称职;第二农会引导农民积极;第三军队的加入正兵和农兵都立了大功。

    所有官吏都是能办事的裙带关系肯定难以避免但就算是走关系上位也得拿出一份能看得过去的履历。

    一个政权的初期就是如此有活力。

    单拿军事方面来说明初和明末对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明末辽东历次大战战场局部跟筛子一样鞑子军队可以随便穿插。

    而明初辽东那次关键战役朱元璋直接在南京写好剧本马云、叶旺两位前线将领则担任导演并补充细节。

    先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坚守孤城消耗元军。当时城墙还没修好许多缺口用木料堵住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大明援军奔袭敌人后路完全相信友军不会丢城。

    接下来的战局就跟看《三国演义》一样元军惊慌败退在山谷遇到数百弓弩手吓得立即更改逃跑路线。结果明军一夜之间筑起数里长的冰墙。元军骑兵只能顺着冰墙跑好不容易跑到尽头又落入提前挖好的陷坑。

    辽东打仗朱元璋提前在南京玩微操把元军部队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一仗把朱元璋打得爽透了此后便将整个辽东战区都交给马云和叶旺来负责。

    赵瀚用人跟朱元璋一样不论文官还是武将都必须是能办事的!

    此次抗洪抢险也让庞春来、李邦华等高层坚定了今后的用人原则: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赵瀚的地盘抗洪胜利就连被农会渗透的地方也没有受到洪水的影响。反观朝廷的地盘简直可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先说旱灾由于水利设施败坏守着巨大的鄱阳湖离湖稍远的土地皆枯黄一片。

    再说洪灾眼见鄱阳湖水位飞快提升甚至长江水因为上游大雨也流入湖中。可各地官员都没当回事儿反而是本地士绅自发组织起来筑堤。但士绅的组织力不够导致鄱阳湖沿岸多处溃堤。

    鄱阳湖周边被淹了一大片与此同时离湖岸只有几十里的山区却在经历非常严重的干旱。

    包括景德镇在内昌江水位降到极低点鄱阳湖的湖水正在倒灌回河里。

    连续两年大旱官府又不断催税在赣东北出现大量饥民。

    这些饥民纷纷往西、往南沿途逃荒讨饭一路上饿死无数。

    龙口河边。

    饿了一整天的贫寒秀才丁家盛找来同村的几个朋友说道:“沿途都遭了大旱小门小户都没余粮大户又宅门紧闭不肯给饭吃。这样下去早晚都得饿死我看不如造反算了。”

    “咱们造反能成吗?”一个小伙伴问。

    丁家盛从怀里掏出一本《大同集》说道:“南边有位赵天王做事极有章法打败官兵好多次迟早能占下整个江西。这本书就是赵天王编的我去年在周夫子家门口捡到。”

    其他小伙伴都没读过书问道:“这本书写的啥?”

    “写的怎样造反”丁家盛说“这一年来我天天都在读书里写的东西都能背了。咱们先杀几个地主开仓放粮拉更多百姓入伙。分田地恐怕有些困难咱们直接带人攻打县城。把城打下来之后就去请赵天王来做主咱们也能做从龙功臣。记住赵天王仁德不许杀戮百姓也不许淫掠妇女。这两个规矩不能坏谁要是坏了我就翻脸不认人。”

    当天丁家盛煽动数百人攻破地主家的宅院。在开仓放粮的同时还杀了几个坏规矩的立威。

    他们沿途裹挟饥民一路抢地主筹措军粮。

    半路分兵大部队作势前往饶州府城丁家盛亲率小股主力直奔都昌县伪装成平民一举夺取县城。

    同时打出赵天王的旗帜无数饥民前来投靠。

    此人还拣选人才竟然开始在县城周边给百姓分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