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学生们劳动中展现出来的韧性和素质让王忆感动其实对他们来说这太寻常了。

    现在这年代神州大地多数地区的农业依然处于传统的农耕时代工业上技术落后农村资源匮乏氨水、碳铵、尿素都相当珍贵。

    而现在的学生他们刚劳动那会还在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外岛甚至都没有氨水尿素这些东西。

    外岛岛上缺土更缺肥沃土壤这样的土地要想出粮食必须得有肥料那就靠沤肥制作土肥。

    甚至各大生产队还有个说法叫‘养猪图攒粪挣钱是妄言’。

    意思就是我们生产队养猪不是为了赚钱赚票就是要攒粪来种粮——那年头讲究越穷越光荣、越能吃苦越光荣生产队不好明着说想养猪赚钱赚肉吃。

    这个背景下到了农闲时候生产队要沤肥那肯定得全民动员不管大人孩子都要参与进沤肥队伍里。

    所以学生们并不觉得沤肥这活多辛苦他们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好些孩子才两三岁就跟着爹娘忙活了。

    这都是孙征南跟王忆说的孙征南老家是鲁省那是农业大省对肥料需求量更大因为农民们辛苦个一年到头全靠地里刨点食吃。

    他给王忆描绘了生产队沤肥的盛景然后说:“你们外岛孩子挺好的了帮着去捡捡鱼虾就行我们小时候得干活捡草捡柴捡粪。”

    “家里给我们做个小背篓跟着爹娘去捡点草捡点粪才能捞着吃饭对我们那里的小孩来说这就是干正事!”

    王忆听的暗暗咋舌。

    22年的两三岁孩子在干什么?在学着说说话唱唱歌扭扭腰这也是他们的正事。

    当然这不能说明22年孩子就比不上82年的只能说横向比较22年孩子比82年的要幸福的多。

    实际上这就是时代的红利从建国开始以十年为单位每一代孩子横向都要比前一代孩子幸福一些。

    成年人就不好说了因为幸福这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太主观了从王忆自己观感角度来说他觉82年的青年比22年的青年要更幸福一些。

    知足常乐。

    82年的人眼界被限制住了他们更容易知足。

    他听着孙征南介绍家乡沤肥的场景和孩子干活的场景在心里感叹孙征南也感叹说当农民太苦太累所以他家乡征兵的时候他就去当了兵还想当一辈子的兵。

    说到这里后他情绪就一下子低沉了。

    王忆知道他肯定是想到过去的伤心往事了便换话题问:“你徒手劈砖的本事是在部队学的?这怎么做到的?太神了吧?”

    他拿了一块石头比划了一下摇摇头没敢下手。

    因为他有个朋友是写小说的有一次喝了点酒找了块木板要表演个徒手开木板结果掌骨骨裂两个多月没法敲键盘好好一本小说因此只能烂尾、草草完结。

    孙征南笑着给他做了解释:“如果是一块完整完好的青砖红砖那是劈不开的你没看我刚才围着猪圈转了一圈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