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尤其这时德国人还使用了一种新装备三号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是由曼施坦因提出的,德军攻打波兰以后,发现自己的装甲部队里缺乏一种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

    坦克在这时的确可以胜任这个任务,但将坦克用作步兵对敌人永备工事的进攻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进攻敌人固定的不会移动的碉堡工事实际上不需要多快的机动性,它只需要将火炮慢慢移动到最前沿支援步兵就够了,也不要求的火炮能够有全方位的射角,因为碉堡就在那里,它不会移动。

    相反,在进攻碉堡时更需要的是更厚的装甲以便抵挡敌人在碉堡内反坦克装备的攻击。

    从这些方面考虑,坦克就不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因为它的高机动性和可旋转的炮塔完全就是浪费,而为了高机动性及射角等又不得不牺牲掉装甲的厚度。

    于是三号突击炮就面世了,它差不多就是使用三号坦克的底盘然后再加上一门大炮突击炮是炮兵的范畴,它的成本大慨是三号坦克的五分之四,但在进攻碉堡c机枪掩体c战壕或是敌反坦克炮阵地时却能发挥更大作用,原因是它可以更自由的加厚装甲。(注:三号突击炮将正面和侧面装甲都加厚到50,中后期甚至加厚至80,而且炮身更低矮很难被命中)

    这种突击炮就被投入到进攻“斯大林防线”的战斗中,它们凭借着装甲的优势气定神闲的开到苏军碉堡跟前,照着苏军碉堡的射孔就是一阵猛轰。

    当然,炮弹想要直接打进射孔依旧十分困难,毕竟那是15米深的射孔,随便歪一点或是弹道偏移都会在射孔周围爆炸。

    但苏军碉堡内的机枪和火炮毫无疑问的会被压制,德军工兵就乘着这个时候冲上前去,然后将炸药包c手榴弹等往射孔里投。

    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奥维奇上校的指挥部。

    “上校同志!”参谋向奥维奇上校报告道:“我们的防线在敌人坦克的进攻下损失惨重,第一层防御已经被攻破!”(注:苏军此时还分不清坦克和突击炮,于是简单的把它们都称为坦克)

    奥维奇上校闻言额头不由冒出了一层冷汗。

    此时距离德军发起进攻不过一个多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就突破了第一层防御,按这个速度只怕十几个小时后也就是在天黑前他们就能突破防线然后朝基辅进军了,而原本按奥维奇上校的估计,德国人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

    其实,一个月是奥维奇上校向上级请求更多装备和部队时的说法,他知道只有这么说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和物。

    奥维奇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以为会打成一战时的堑壕战,也就是敌我双方僵持在防线前谁也的奈何不了谁。

    很明显,奥维奇上校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也是他不屑使用什么“木屋伪装”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奥维奇想过种种可能,就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他甚至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