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在初唐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 “河东。”

    一个接一个的报了目的地,除了荒僻的,比如岭南c南诏等一带,大多都有人抄了想送过去。

    贺礼与才柴对望一眼,笑着道“原来如此,只怪在下资财有限,每期出的太少,只能麻烦诸位都辛苦了。如今天气越来越热,诸位还是要多注意身体才是。阿福,以后每日早晨先烧壶热水,留门口处放置着,若诸君抄写时口渴,可前往饮用。”

    “多谢贺总编。”

    与一众抄写的士子聊了几句,了解了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贺礼与人告辞,牵着贺鱼,与才柴一起回住处去。

    路上,才柴眉飞色舞,难掩喜色“郎君开了好头,此事便成了六成,甚好,甚好。”

    就如才柴所说,贺礼开了个好头,那便不能浪费了,第二期须得更加精心才是。为了这个,两人连端午节都不曾好好过,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屋里抄写第二期。

    郑十六与顾十郎两人来过一次,见两人埋头苦干的样子,端午节的那天,只把贺鱼接了去,贺礼和才柴这里命人送来粽子,两人意思意思的吃了两个便算过节,门头上插的茱萸还是郑十六帮忙插上去的。

    及至第二期,福禄寿喜财五人每人领了一百份刚出门,半个时辰不到便发完了,发完之后,门口很快便聚集了人,皆拿着纸笔,都是来抄写的。

    渐渐地,因为每日皆有人来这里,京城时报报社的门面竟成了洛阳城里的一景,读书人都喜欢朝这里聚集,哪怕不抄写,来这里与同好们聊聊,交流下学问等等,较之一人闭门造车又有不同,人还是群居生物,喜欢过来的人很多。

    于是,本来就人多,自此后更多了,看得人多,评论探讨的人自然也就更多。其时民间尚遗留着几分魏晋清谈之风,探讨辩论之事十分盛行。

    特别是从第二期开始,外面加了两个布条栏,每期写得好却落选没上时报的好文章,都会贴在那里,任人品读。报社门口本来就人多,现下自然更多。

    贺礼命人订了一些木质的坐具与矮案几,每天开门的时候放出来,晚上关门的时候再收进去,以供抄写的士子们使用。

    在第二期如期发表后,贺礼看才柴已经越做越上手后,便有意丢开手,让才柴独当一面,才柴也不负所望,做得有声有色,上手以后,许多东西根本不需要贺礼再置喙,他自己便想方设法的做了,果然,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受限于时代的。

    “敢问这里是京城时报社吗?”

    贺礼正跟才柴说话,外头有人来问,看穿着打扮应该是车夫,才柴应了一声“对,这里就是京城时报社,请问有何贵干?”

    车夫连忙道“某受人所托给京城时报社送东西过来,劳烦两位郎君查收。”

    “受人所托运东西过来?什么东西?先前并无人对我说过。”

    不止才柴奇怪,贺礼也觉得奇怪,两人一起出去看,就见门外停了两辆马车,是那种专门用于货运的大马车,马车上栓着两块石头,一块刻着张子四句,一块刻着半首正气歌。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