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侯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才能立于朝堂之上,为治理国家尽心尽力。而不读书的百姓们无才学治国,他们能为国家尽力的方式便是种地产粮食服劳役等等。这样的国家才能各司其职,各行其事。现在方敦孺和严正肃要官员们也纳助役钱,便是说官员们也要服劳役。要是那样的话,还读书作甚?

    有人更是形象的比喻官员和百姓们的分工,就像是男女之间的分工一般。倘若官员也要服劳役,那岂非是说要男人也生孩子,那还要女人作甚?

    总而言之,各种声讨如暴风骤雨般袭来,除了早朝上的当面攻击,更有下朝之后的各地官员们写来的奏折。每天,从政事堂中归类之后送往郭冲处的这一类奏折足有两大箩筐。雪片般的从大周各地飞向京城。这些奏折无一不是痛批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新法措施,不惜吹毛求疵,曲解其意,来进行攻击。

    严正肃和方敦孺并没有慌张,在朝堂之上,两人冷静以对,舌战群臣,一一驳斥他们的观点。严正肃善于以大周国情民情为例,宣讲《募役法》的种种好处和措施的必要性。方敦孺善于引经据典,用圣贤教诲来反驳这些官员的自私自利之举,每每驳斥的他们面红耳赤羞愧无言。

    在狂涛骇浪之中,严正肃和方敦孺就像两块磐石一般矗立在潮水之中。潮水来时,看似将他们淹没透顶,但潮水退下时,两人依旧矗立在那里,屹然不倒。

    他们冷静的态度也感染了郭冲。郭冲本没想到会遭到这么大的反对声浪,排山倒海的滚滚而来。甚至有人跑去跟太后告状,说皇上任用小人变法,这是要搞乱大周天下。郭冲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有些害怕了。但在每一天的朝堂之上,他目睹了严正肃和方敦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责难时处惊不变的态度,对郭冲震动很大。他心里明白,自己变法之心其实没有两位大人坚定,他为自己遭遇到困难便想着打退堂鼓的作法感到愧意。他心里明白,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新法正是为了在极短时间里解决财政危机,这是自己要求他们做的,自己反而有了退缩之心,这是可耻的。

    受两人的影响,郭冲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全程没有流露出丝毫松口的迹象。就连太后询问此事时,卫太后提出的不要折腾,好好的当皇帝,不要闹得天下震动的忠告,郭冲也是坚决的告诉卫太后,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太后不要听信外边的那些传言。

    对于那些雪片而来的奏折,郭冲听取了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意见,统统只批阅三个字‘朕已阅’便发还回去。压根不予置评,甚至不看一个字。

    在这种情形下,持续了十天左右的官员反对的声浪似乎在慢慢的退去。当大多数人意识到皇上决意如此,毫无退缩的心思。严正肃和方敦孺也做好了死磕的准备的时候,他们反而有些想退缩了。因为他们也明白,倘若当真皇上力挺严方二人和这部《雇役法》,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而且,其实郭冲已经在朝堂上明确告知了众人,助役钱的比例已经大大缩减,便是考虑到官员豪绅们的感受。本来在大周现在急需钱粮财政的时候,但凡忠臣,都应该为国分忧,不计私利。倘若这么点助役钱都不愿出的话,还能依靠谁呢?

    郭冲这话其实已经很有分量了。很多人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皇上要将这助役钱的缴纳上升到‘忠不忠’的地步,这个大帽子扣下来,几乎灭了一大半反对之声。这是谁也担当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之声似有逐渐平静之势。可是,宰相吕中天的缄默和枢密使杨俊的事不关己不掺和的态度却令人耐人寻味。总给人一种正在酝酿铁拳砸出的感觉。严正肃和方敦孺私下里揣度了很久,觉得吕中天应该不会不发声,他越是不发声,反而越是有文章。

    事实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二月十六日早朝之上,以政事堂户部主事吴春来为首的八名官员联合御史台三名言官以及翰林学士院大学士学士等二十七人,联名弹劾严正肃和方敦孺。奏折标题简单明了:《劾严方二奸十罪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