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往事第二部追书网更新最快,(请牢记追书网网址:https://www.zhuishu5.com)

缘宗法制度的管辖。然后如果发生土地兼并,形成了大地主,这就是两汉崛起的地主庄园经济。不过就整个历史来看,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组织单位似乎在社会上一直很占一大部分。”

    “总之现在是接近小农经济的一种状态,至少平时的生产就是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

    “但是它和纯粹家庭的小农经济之间又有不同,譬如氏族仍然占很大的话语权。族长仍然有很高的权威,能够组织得动这一两千人,一定程度地整合农业资源。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如果是单纯的零散的小农经济,我们需要通过行政单位来整合这个片区的农业资源,大家井然有序地做一个什么东西,这需要考虑行政效率的问题,显然一个县几个官几十个小吏,包含衙役在内,做不了这个;如果土地兼并起来了,一个地方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地主和乡绅来做这件事。明清时期就是朝廷的县官联合地主,间接统治农民,叫乡贤制。但是现在关中尚没有很多的豪强,而且朝廷是压抑这种豪强的,左内史如果选一个地主的庄园做这件事,在政治上是有风险的。”

    “原始氏族的公社反倒给了我们方便,比起小农经济。听起来挺荒谬的。”乐正绫蹙着眉头,“我一直在想我们想的对不对。如果想的过程中没有漏洞,似乎它只能导向这个。”

    “如果要统摄资源,建立制度,肯定需要有一个管到农民的组织。不管它是氏族还是地域性质的。”天依闭上眼睛,“至少家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长老说干啥人们能够干啥,在农民没有广泛地觉悟起来,至少广泛受教育之前,这能够极大避免盲动的情况。如果让官来管,人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怎么听你的呢?就有点问题了。”

    “总之既然我们要推行这样的改良,依靠村社是最好的。所以左内史也选择了它,并向我们报知。”

    “左内史在信里还说,我们管那个社就叫高家。它所属的里、乡之类的名字都不用记,就是高陵高家。”天依道,“这个冬天的打算是,前些日子种冬麦,已经停了一片地方冬麦的种植,赶下紫云英,堆肥。春来有了苜蓿,就也种苜蓿。”

    “不种其他的了?农民怎么办?”

    “左内史打算采取的是农牧轮作的法子,这片地从今年开始之后的两年就一直畜牧。从霸陵和周近的乡镇买一批牛羊,那片土地立篱笆,就专门开始养牛羊牲畜。牲畜的粪便和牧草一并肥田,三年之后再另一片养牲畜,这一片种田,以观种田的成效。我们要到第四年才能看出来到底怎么样。把原来的一大片小土地都连成一片。这个社是刚开始,左内史向族长承诺的是他内史那边会给一部分补贴,帮农民买牲畜,修水车之类的。就算这个是小恩惠,村社也受益了。”

    “听起来不错。”乐正绫支着手,“那元宵过后我们就选个时间去看一看,那边建设如何。”

    “左内史也说的是冬时或者未来的春天,我们都可以去看。”天依合上信,“就是……还要在这边待三年,我感觉挺寂寞的。”

    “若短时间不能回去,在这里扎下根来,好好做一番事业,也算是不负养育我们的人。”乐正绫道,“能改变这里的农业结构,让它在精耕细作之前多元一点、良性一点,是动摇千秋的大事。我们在这会打了个好底子,说不定一两千年以后,人们进步就更少一点阻碍。”

    “嗯。”天依也只能点头。在能否回到现代没有准信之前,她和阿绫只能先在这儿扎扎实实地干一场。元宵节也正在临近,女工们为推广纸业筹措的花灯游行,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

    ——第四节完——

章节目录